浙江高院發布關于全面加強知識產權司法保護工作的實施意見
4. 聚力服務自立自強創新強省首位戰略。加大對人工智能、基因技術、區塊鏈、核心算法等新領域新業態知識產權的保護力度,助力我省打造國際一流的“互聯網+”、生命健康、新材料三大科創高地,強力保護“卡脖子”關鍵核心技術以及涉及國家核心利益、新興產業、重點領域的知識產權。切實服務產業數字化、智能化轉型和數字經濟健康發展,著力保障數字經濟“一號工程”和創新體系建設,保護科創大走廊建設和重大科研攻關中的知識產權,助力提升“浙江制造”“浙江智造”競爭力。妥善處理因科技成果權屬認定、權利轉讓、價值認定和利益分配產生的糾紛,依法打擊利用職權侵占他人科技成果轉化權益的行為。5. 自覺服務新發展格局。加強對外向型企業涉知識產權問題的調研指導,助推“浙貨行天下工程”。針對自貿區業務涉知識產權法律問題,開展常態化研判保護。有效保護浙江特色老字號品牌、馳名商標、地理標志商標。深入貫徹實施《外商投資法》,依法平等保護中外知識產權權利人的合法利益,依法保障“一帶一路”重要樞紐建設,妥善審理涉國際貿易知識產權案件,推進我國知識產權法律規定域外適用,爭創國際知識產權司法保護優選地。6. 加強互聯網領域知識產權司法保護。將涉互聯網知識產權作為司法保護的重要領域,保障以工業互聯網、大數據、云計算等為代表的戰略性互聯網產業健康發展,助推頭部制造企業“數字化、網絡化、智能化”轉型升級??偨Y完善涉電商平臺知識產權案件審判規則,細化明確跨境電商、電商直播等網絡平臺主體責任,引導電商領域開展自我治理,推進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聯動發展,營造清朗電商網絡空間。7. 強化文化產業知識產權司法保護。依法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等傳統文化、傳統知識領域知識產權,服務保障文化研究工程、文藝精品創優工程等建設,重視大專院校、融媒影視、文創產業的知識產權保護需求,推進科研誠信建設,助推橫店影視文化產業集聚區、中國(浙江)影視產業國際合作區發展。加強與省網絡作家協會等組織的溝通交流,有效保護網絡文學作品著作權,及時總結審判規則。依法審理涉體育賽事直播、網絡游戲、數據產權等新類型案件。 8. 開展杭州亞運會知識產權司法保護行動。組建杭州亞運會知識產權司法保護工作專班(團隊)、巡回審判法庭等,加強國內外相關條約、法律和典型案例搜集研究及杭州亞運會知識產權狀況調研,及時提出司法建議。依法快速懲戒侵犯涉亞運會名稱、吉祥物、會徽、會旗、會歌、宣傳口號以及擅自轉播等違法行為,切實保障杭州亞運會順利舉行。9. 助推打造一流法治化營商環境。認真實施《浙江省民營企業發展促進條例》,加大對侵犯商業秘密行為的懲戒力度,平衡商業秘密保護與人才合理流動的關系。嚴格規制新型壟斷、不正當競爭行為,維護公平有序、統一開放的市場競爭秩序。依托司法大數據發布“知識產權司法保護指數”。對故意、重復侵權等行為人建立“黑名單”制度,營造激勵創新、誠實守信的良好營商環境。完善“三服務”長效機制,3年內在100家重點企業、科研院所等單位建立省級知識產權司法保護調研聯系點。10. 著力解決“舉證難”問題。充分運用舉證責任分配及轉移、舉證妨礙推定、文書提供命令等規則,合理降低權利人舉證難度。加大證據保全、依職權調查取證力度,積極推行律師調查令制度,依法制裁不予配合調查取證的違法行為。完善第三方電子存證證據等電子證據認定規則,引導當事人廣泛運用區塊鏈等技術手段獲取、固定、提存證據。在杭州、寧波知識產權法庭普及技術調查官制度,建立健全技術調查官資源共享機制。 11. 著力解決“周期長”問題。總結民事訴訟程序繁簡分流改革試點經驗,探索適用小額訴訟程序審理簡單著作權侵權等案件,完善簡易程序適用規則,推動案件“繁簡分流、輕重分離、快慢分道” ,進一步縮短辦案期限,提升審判效率。對于起訴流通環節末端銷售者侵權等類型化批量商業維權案件,采用示范訴訟等方式予以高效解決,引導當事人起訴源頭侵權行為人。嚴格規范中止訴訟、發回重審、啟動鑒定等程序,簡化簡單案件庭審程序。探索建立復雜案件就已查明事實部分先行判決機制。12. 著力解決“成本高”問題。健全非訴糾紛解決和一站式多元解紛機制,積極推進誠信訴訟,依法規制惡意提出管轄權異議、專利無效宣告請求及異地重復起訴等濫用訴權、惡意訴訟行為。充分運用信息化網絡化智能化司法平臺,提供便捷、高效的線上線下訴訟服務。助力相關單位盤活知識產權價值,打造多元混合質押融資模式及新型知識產權保險方式,推動設立海外知識產權訴訟援助機制和訴訟費用保險等,降低訴訟維權成本。13. 著力解決“賠償低”問題。嚴格依法加大對源頭侵權、重復侵權、惡意侵權和規模侵權的賠償力度。認真貫徹執行《民法典》,積極適用懲罰性賠償制度,細化明確適用條件和案件類型等。推動完善知識產權侵權損害評估制度,提高鑒定評估人員、專家證人出庭率,提高損害賠償計算科學性??偨Y損害賠償計算規則,調動權利人就損害賠償事實進行舉證的積極性,依法支持權利人將二審中新增合理維權開支納入賠償數額。14. 著力加強審執兼顧。注重加強審執溝通,健全“自動履行為主、強制執行為輔”執行長效機制。根據知識產權案件特點,細化完善保全措施。提升裁判文書制作質量,確保裁判主文的可執行性。依法規制濫用知識產權牟取不正當利益的訴訟行為。在調解中強化制約、擔保條款運用,將案件自動履行率提升至75%以上。15. 加大刑事打擊力度。常態化運行各級知識產權刑事司法保護聯席會議制度,統一執法司法標準,形成打擊合力,有效發揮刑罰懲治和震懾犯罪的功能。對知識產權民事、行政案件中發現的侵權人犯罪線索,依法移送啟動刑事追訴程序。認真執行《刑法修正案(十一)》,進一步加大對侵犯知識產權犯罪的刑事打擊力度。嚴格依法適用認罪認罰從寬制度。強化罰金刑適用,嚴格緩刑適用標準,通過追繳違法所得、收繳犯罪工具、銷毀侵權產品、適用從業禁止等強化刑事打擊效果。引導權利人依法提起刑事附帶民事訴訟。完善知識產權刑事自訴立案標準、證明規則。16. 大力實施“精品工程”。深入開展“質量建設年”活動,持續提升優化審判質效指標,做精做優典型案件,開精品庭、寫精品文書、出精品案例。對于涉及新市場領域、新商業模式、新技術產業但司法標準尚不清晰的案件,善于作出引領性裁判,并注重總結提煉代表性司法規則,及時整理發布裁判觀點,充分發揮司法裁判對知識產權保護的價值引領作用。